学校体育:两年补齐短板 鼓励特色发展 十五年形成现代化高质量体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下一步发展改革和创新给出了明确的工作原则和工作路线。
《意见》提出到2022年,各级各类院校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重视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校园体育课程的数量,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要求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才能毕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全面改善学校的体育办学条件,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短板,鼓励地方和学校因地制宜,多种举措,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
同时该《意见》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了细致的指导。围绕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意见》提出,学前教育阶段,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和培养幼儿对运动的爱好,以游戏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小学初中阶段,通过校园体育课程学生可以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高中学习阶段,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体育运动特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职业教育阶段,鼓励学校将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高等教育阶段将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意见》提出将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以体育评价机制的完善改革作为导向,通过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协作,深化体教融合,使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
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关乎下一代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发展的未来,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体育工作的发展,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工委”)一直在发挥自身的平台和桥梁功能,助力学校体育课程的创新和发展。
今年12月份,学工委将举办“全国首届智慧学校体育建设发展论坛”,邀请来自全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及管理人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集中展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对于科学技术助力学校体育建设和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交流成功经验,分享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案例,为智慧校园体育建设和发展搭建一个全国性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助力学校体育的发展。